河南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作业答案

权威收录全国44所开放大学分部+20个专业学院全科目试题试卷,配套参考答案精准解析

河南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作业答案

分类: 河南开放大学 时间:2025-04-21 01:03:04 浏览:2次 评论:0
摘要:河南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作业答案 小城镇建设 学校: 河南开放大学
广告示例

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?

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,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
随机漂浮广告
河南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作业答案

作业论文指导

扫码关注
作业论文指导,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
河南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作业答案

小城镇建设

学校: 河南开放大学

平台: 国家开放大学

题目如下:

1. 1. 首次提出 “特色小镇” 概念的是 ( )

A. 北京市

B. 上海市

C. 浙江省

D. 广东省

答案: 浙江省

2. 2. 长江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“义乌模式” 具有 ( ) 的特点

A. 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

B. 种 (植)、 养 (殖)、 加 (工)、 出 (口) 协调发展

C. 户办、 联户办、 村办、 乡办四轮齐转发展乡村工业

D. 以城带乡、 以工促农

答案: 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

3. 3. 城镇化初期的主要特征是 ( )

A. 以工业为主, 城镇化水平高

B. 以服务业为主, 城镇化水平高

C. 以工业为主, 城镇化水平低

D. 以农业为主, 城镇化水平低

答案: 以农业为主, 城镇化水平低

4. 4. 小城镇作为 “城之尾、 乡之首” 的特征, 在 ( ) 阶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

A. 初级城镇化

B. 城乡一体化

C. 城镇化加速发展

D. 城镇化完成

答案: 城乡一体化

5. 5. 山东半岛小城镇以 ( ) 发展模式为主。

A. 内源型和外源型

B. 辐射型和外源型

C. 聚拢型和外源型

D. 内源型和辐射型

答案: 内源型和外源型

6. 6. 以下对于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( )

A. 现有小城镇规划队伍整体实力相当薄弱

B.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挥集聚、 辐射和带动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

C. 用地粗放, 用地浪费严重

D. 土地投入产出效益较高

答案: 土地投入产出效益较高

7. 7. ( )使居民点开始分化, 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———乡村, 以商业、 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———城镇

A. 蒸汽机的发明

B. 工业时代的到来

C. 劳动大分工

D. 乡村的衰落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8. 8. 我国的小城镇是在 ( ) 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。

A. 集市

B. 农业

C. 村落

D. 产业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9. 9. 我国小城镇的初期形式是 ( ), 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, 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,征收市税, 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。

A. 草市

B. 居民点

C. 村镇

D. 部落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0. 10. ( ) 提出 “控制大城市规模,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, 大力发展小城镇” 的城市发 展方针, 使我国小城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

A. 1980 年

B. 1985 年

C. 1990 年

D. 1975 年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1. 11. 小城镇被称为 ( ), 是城乡接合部的社会综合体, 是镇域经济、 政治、 文化中心

A. 村镇综合体

B. 城乡关联部

C. 城之尾、 乡之首

D. 城之核、 乡之根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2. 12. 下列选项中, 不属于促进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是 ( )

A.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, 工业化进程加快, 服务业增长迅速, 城镇经济实力增强,基础设施初具规模

B. 我国的城镇人口不断增多, 目前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% 以上

C. 合并乡镇, 使镇的数量相对增多

D. 大批优质人才进入小城镇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3. 13.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,( )小城镇建设水平和经济实力逐步 递减。

A. 从东到西

B. 从南到北

C. 从西到东

D. 从北到南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4. 14. 按地理特征划分, 小城镇可以分为三类, 其中不包含 ( )

A. 平原小城镇

B. 山地小城镇

C. 滨水小城镇

D. 高原小城镇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5. 15. 下列选项中, 不属于小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的是 ( )

A. 合理整合城乡土地

B. 提高设施建设水平

C. 促进人口聚集

D.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6. 16. 下列选项中, 不属于小城镇建设原则的是 ( )

A. 以人为本原则

B. 发展优先原则

C. 生活与生产并重原则

D. 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原则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7. 17. 我国大部分的小城镇是沿着 ( ) 的轨迹形成和发展的

A. “草市—集镇—小城镇”

B. “墟—集镇—小城镇”

C. “墟—市场—小城镇”

D. “草市—市场—小城镇”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8. 18. 地方驱动型、 城市辐射型、 外贸推动型、 外资促进型是按照 ( ) 的不同对小城镇进行的划分

A. 发展现状

B. 空间形态

C. 发展模式

D. 功能分类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19. 19. 城乡一体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( )

A. 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,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完全融合, 城乡经济、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、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

B. 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受宏观调节,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, 城乡经济、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、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

C. 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受宏观调节,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完全融合, 城乡经济、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、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

D. 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,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, 城乡经济、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、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0. 20. 随着人类对生产方式的改进, 生产力不断提高, 劳动产品有了剩余, 产生了交换的条件, 人们将剩余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, 进而出现了商品通商贸易, 商业、 手工业与农业、牧业劳动开始分离, 出现了人类社会 ( ) 劳动大分工

A. 第一次

B. 第二次

C. 第三次

D. 第四次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1. 21. 我国特色小镇经历的发展阶段包括 ( )

A. 探索阶段,2014 年浙江省省长李强首提 “特色小镇”

B. 成型阶段,习近平在 《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》 上做了重要批示

C. 全面推广阶段, 这个阶段的特点为国家发布引导政策, 随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,全国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

D. 成熟阶段, 党的 “十九大”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2. 22.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受到外资的影响而得到大力推动, 以下属于其发展模式的是( )

A. 顺德模式

B. 东莞模式

C. 南海模式

D. 中山模式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3. 23. 在我国小城镇发展中, 造成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包括 ( )

A. 未能从小城镇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小城镇规划, 小城镇规划落后于小城镇发展

B. 小城镇发挥集聚、 辐射和带动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

C. 小城镇规划水平普遍较低

D. 缺少县 (市) 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其实施的组织与协调, 由此造成城镇体系网络、层次不清, 城镇职能难以正确定位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4. 24. 早在5000多年以前,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, 商业、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, 在 ( )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。

A.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

B. 非洲的赞比西河流域

C. 中国的黄河流域

D.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5. 25.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 我国小城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 主要由 ( ) 促成

A. 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

B.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

C.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

D. 乡村集镇贸易和乡镇企业发展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26. 26. A - 居民点; B - 外源型; C - 内源型; D - 小城镇;E - 城镇密集区; F - 地方驱动型; G - 建制镇; H - 东高西低;I - 城乡一体化; J - 外资促进型 1.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是受到外资的影响而得到大力推动的,因此发展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的主导模式。 2.在发展模式主导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内,形成了 “苏南模式” “温州模式” “海安模式” “耿车模式” 以及 “义乌模式”。 3.阶段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, 其主要特征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,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, 城乡经济、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、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。 4.是人们定居的场所, 是配置有各类建筑群、 道路网、 绿化系统、 对外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各种公用工程设施的综合基地。 5.作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增长极,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地域载体, 是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传承中介。 6.从总体看, 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分布及发展层次都呈状态。 7.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, 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, 认为小城镇包括和自然集镇。 8.从空间形态划分, 我国小城镇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: 一类为城乡一体, 以连片发展的形态存在的小城镇; 另一类为城乡界线分明, 以完整、 独立形态存在的小城镇。 9.小城镇是指通过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, 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外商投资、 兴办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。 10.小城镇是指在没有外来动力的推动下, 地方政府组织和依靠农民自己出钱出力, 共同建设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, 同时共同经营和管理小城镇。 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股份型和集资型两种形式。

答案:请关注【精英搜题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题目获取正确答案。

收藏


评论留言请发表您的神机妙论……

昵称

邮箱

地址

私密评论
评论列表(共有0条评论)